黃埔軍校政治教官余明鑒
余永凡講述 李放鳴整理
引 子
2018年4月10日(農歷2月25日)上午,30多位操著醴陵話音的探親團隊,專程來到攸縣寧家坪鎮坪臺村中太組余永凡家中,向他親切問候,熱烈擁抱--這是遲到50年的、來自醴陵左權家鄉余氏宗親,首次集體探訪余明鑒志士的親生兒子余永凡,大家歡聚一堂,熱淚盈眶地共同緬懷和追憶黃埔軍校第五期政治教官、李明灝將軍和左權將軍的親妹夫、1968年逝世的愛國愛民坎坷志士余明鑒的革命生涯和曲折人生。
身系寒門 出類拔萃
余明鑒,又名余鐿清,于1902年農歷9月29日出生在湖南省醴陵縣石亭鄉玉皇閣羅家屋場毫稼壟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全家5囗人:父親呌余遇鴻(余文范)、母親晏氏、大哥余明揚、二哥余明球和自已。論家產,真是山無一塊,地無一角,一家人住在3間低矮的茅屋里,全靠父親為地主打長工維持生計。
1909年秋天,7歲的余明鑒被父親送到附近的石亭小學念書,由于他刻苦好學,小小年紀,三字經、百家姓被他讀得滾瓜爛熟、倒背如流,成績特別優秀,族人鑒于他天資聰慧,有過目不忘之能,族中對他特別實行公費資助。1916年秋天,余明鑒不負眾望,以全校第一的突出成績考入湖南第一師范就學,與毛澤東成為校友。1920年,他又以優異成績公費考入了廣州中山大學深造,魯迅先生成為他的班主任,并稱他為“不可多得的人材”,其夫人許廣平擔仼他的國文教師。1924年,他中山大學畢業時,已掌握了英、法、德、俄、日等多國文字。

余明鑒志士的親生兒子余永凡
岳父引薦 黃埔執教
20世紀初葉,是一個“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的偉大年代:1911年,偉大的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領導國民黨推翻了滿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國體由延續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進入民主共和新時代;1917年,震撼世界的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列寧建立了全球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19年,中國又爆發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1921年7月,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924年,孫中山實行“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新三民主義政策……一場風起云涌的革命風暴正在席卷古老的中華大地。
此時的余明鑒已是一個風華正茂、見識廣多的名校學子,他閱讀過孫中山的《建國大綱》、馬列著作《共產黨宣言》和《國家與革命》、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與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等許多革命書刊;他還目睹了長沙的學生運動、泥木工人大罷工、1919年12月湖南驅張運動;在廣州拜謁過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三民主義學術、共產主義理想雙重交替在腦際,思想受到強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感染。但八國聯軍侵華的硝煙末散,世界列強還在中國橫沖直撞,100多項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象一道道沉重的枷鎖套在祖國母親身上;各路軍閥,戰火四起;反動政府,腐敗浸透……啊!“熱血滔滔,象江里的浪,象海里的濤,常在我的心頭翻攪,只因為,恥未雪,憤恨難消,四萬萬的同胞啊!我們要灑熱血除去強暴……”